2012年7月12日,是 上海画册印刷器材有限公司创建20周年的纪念日,这标志着上海新星正式步入了企业发展的新时期。据上海新星董事长徐毛清先生介绍,2012年,上海新星的橡皮布生产量和销售量,首次突破40万平方米。从一家资本只有几十万、人不过十几个的典型小企业,发展到目前在中国的内、外资橡皮布制造商中雄踞产销量榜首,上海新星完成了化蛹成蝶的华丽蜕变,未来上海新星的目标,一定是成为在国际市场拥有足够话语权的国际型企业。
对于中国印刷设备器材制造领域的众多中小型企业,上海新星的发展堪称一个成功的范本,值得借鉴。在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上海新星的发展,从中找出可资参考的经验来。
作为一家企业,上海新星已经走过了20年,不过倒退到20年前,橡皮布并非上海新星唯一的产品。翻开上海新星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印刷橡皮布、印刷制版设备和模切钢线刀曾经是上海新星的四大支柱产品。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许多曾经的上海新星支柱产品,已经从上海新星的产品序列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印刷橡皮布的一枝独秀。
其实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还是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一直是个困惑。每一位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越做越大,能够长久延续、兴旺发达。在单一产品具备一定市场地位之后,很多企业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向其他领域进军,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企业家们还给自己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谓之“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不过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在于力量的分散,在于战线的拉长,在于竞争对手的扩大化。这就像是打仗,如果集中优势兵力,毕其功于一役,胜算一定要大于四面出击、处处开花。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企业规模做大了,集团化了、多元化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下降了。
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将有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持之以恒可以在单一领域成就辉煌。但是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也有局限性,这就是任何的领域都有发展的天花板,如果天花板已经可以看见,那么企业再去转型,同样存在发展的瓶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