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2012年
 > 2011年
 

业内人士该如何看待印刷行业的“冬天”

 

骄阳七月正是盛夏之季,然而在这个夏天里,不少上海印刷厂却在认真而略带焦灼地表达着同样的忧虑:“冬天”来了,“冬天”真的来了。最常见的说法是:这个“冬天”有点冷,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还要冷。在互联网上、微博之间,一些信息也在佐证着业内人士的判断:珠三角部分外向型企业外单量大幅下降超过两成,半年内十余家在内地设厂的港资印企结业。

大致从去年初开始,我便在“卷首语”和其他文章中开始关注印刷业宏观向上的产业态势与企业微观感受生存日艰之间的矛盾,并提醒在突飞猛进30年后,中国印刷业正在接近高速增长的极限。如今危机深化,寒风袭人,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冬天”?最近,通过与一些业内人士的交流,我发现一种过度“恐慌”的情绪正在业内蔓延,正如早些年的过度乐观。不少人言语之中充满迷茫,他们不仅对短期内行业和企业的走势信心不足,对印刷业的远期前景也产生了怀疑,在网络上热议的印刷媒体是否将被数字媒体取代,传统印刷业是否将走向终结之类话题的推波助澜下,一些人包括部分印刷企业经营者甚至“退意”萌生。

的确,在数字、网络技术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进程的今天,上海印刷公司尤其是作为知识传承和信息载体的出版物印刷正面临着深刻的产业变革要求,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也将改变印刷业既有的技术格局。然而作为印刷人,我们也要认识到,至少在中国当前上海印刷公司面临的困境更多源于外在经济环境的恶化,而非产业自身生态的剧烈动荡。可资为证的是,需求萎靡、订单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率下滑等问题是当前几乎所有市场化行业均面临的共同挑战,而不为印刷业所独有。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6%,是3年来季度增速首次低于8%,离7.5%的全年GDP增长底线目标已经仅有一步之遥。而央行在五、六月间的连续两次降息也表明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超出预期。

在并不乐观的外在经济环境下,退出自然也是一种选择,但我们或许更应该选择坚持,而不是盲目改弦易张。因为印刷业遭遇的这个“冬天”更多是宏观经济“冬天”的映照,而不是产业周期根本性逆转的信号。新媒体、数字技术对印刷业的影响或许会与日俱进,在德鲁巴2012上大放异彩的BennyLanda也曾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但后来他说,他已经停止为以iPad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担忧了,因为数字媒体对印刷媒体的替代少说也在几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无法目睹,那在这之前为什么不安心赚能赚的钱呢?

 

 
 
上海贝得印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36663号-1     关于贝得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