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2012年
 > 2011年
 

印刷机的五要素

 

国产胶印机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胶印机品质提高的根本在于五个度的把握精度、强度、刚度、硬度、粗糙度,只要把这五个度做到极致.国内大规模的北京、深圳、上海印刷公司的胶印技术才能真正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精度

 精度指标是第一要素。必须把握好两点:

一是墨层厚度均匀

印品的墨色不匀.深浅不一;机器精度达不到一定要求,印刷网点大小变化和网点位置变化,最终也表现为墨色不匀,浓淡不一,网点叠印后不能再现原稿色彩,图文视觉效果就是变色,美感丧失,而成为印刷的废次品。墨层总厚度一般不足2微米,其墨层厚度允许变化的范围更小,常规检测是采用密度计,通过检测其反射光线强弱来评判施墨量大小,同理网点大小和位置变化也将通过密度计测量印品反射光线强弱后计算密度值进行评判。由此可见,机器精度稍不合格墨色将会变化。

二是网点位置和大小相对固定不变。

胶印机在印刷中不可避免需要改变零件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由此会产生一些撞击和振动。如窜墨辊换向,叼纸牙摆臂开闭.滚筒离合,递纸臂往返等等,这些细微冲击振动都会引起印刷网点大小变化或网点印迹的位移.这些不可避免的动作所引起的振动只能靠机器无间隙运动来消除或减弱,例如主传动齿轮副齿廓之间间隙要减小,齿轮轮齿周节误差要减小,齿廓接触面要大,这样齿轮运动精度.传动平稳性有保障,才能有效排除外来振动源对齿轮传动精度的影响。同理共轭凸轮副滚子与凸轮廓线之间也须是几乎无间隙运行,一些转轴类零件,其支承轴向径向间隙、同轴度、孔轴配合的圆度等精度都必须达到精密量仪级水准,如轴承回转精度等级必须达到P4级以上.必须采用超精密加工工艺才符合设计要求。

二、强度

印刷速度对胶印机来讲时速每上升1千印张就是一次挑战.提高印速不仅仅是对机器精度的严峻考验,对机器零部件强度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速度高零部件受力状况将迅速恶化,速度改变时加速度的改变产生的附加负荷给机器的冲击所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不少机械零件在静止或低速状态下,强度问题不突出,几乎从不出现损坏,,在高速状态下这些零件强度必须予以足够保证。

三、刚度

强度是零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是零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胶印机即是高精度的印刷工业装备,在工作正常负荷作用下,其形变必须很小,由于加速度产生附加负荷的存在,胶印机已不再是轻型载荷类型设备,特别是高速运行的胶印机,其机器的刚度更值得关注。

四、硬度

国产机器与国外设备相比,不足之处除运行的稳定性外,还有精度的保持性低,精度保持性低是考量机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稳定性。比由金属切削加工设备的机床精度和工装来保证,比较容易控制,检测也比较直观确切,设计中输出的技术要求还可以通过电脑演示、模拟、甚至实验确定,而零件的耐磨损则主要是由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决定的,并且不是材料越硬越好,越耐磨。减小易损零件的接触应力,设计提高易损零件的承载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五、粗糙度

胶印机作为一种精密机械,零件加工尺寸精度,形位精度都很高,为了长期保持这种精密度,零件表面质量必须得到保证。零件表面粗糙,运动阻力大,易发热,消耗功率,更严重的是易磨损,精度保持性下降,胶印机主关键件配合偶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都是μm级的,一但机件因表面粗糙而提前进入快速磨损期,就意味着胶印机精度已丧失,其运动机件将处于微观失控状态,轻则网点扩大,产生水杠、墨杠、重影、变色、套印不准等,重则噪声增大.振动、渗漏油、紧固件松动、零件脱落打坏机件等严重设备事故也将发生。

精度、强度、刚度、硬度、粗糙度是保证印刷机械质量保证的根本,是印刷设计制造的灵魂,它们互相关联、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只有牢牢把握这五个度,胶印机稳定性及可靠性才有保证,国内的胶印机品质才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由贝得上海印刷转载

 

 
 
上海贝得印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36663号-1     关于贝得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