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印刷网报道:印机行业八项指标,其中七项指标呈现负增长,只有一项“新产品产值率”呈现正增长。
这在机械行业13个小行业当中,唯有印刷机械负增长,其次文化办公行业接近负增长,其他11个行业显示增幅回落,或者增幅收窄,或者增幅放缓,都是体现正增长。这对我们印机行业经营者的心灵冲击非常大,随之而来的是对行业发展的疑惑加大。
从2011年到2013年,有10家印机企业因为经营不下去的原因,先后退出这个行业。这样一些企业的退出,虽然在行业中振动不大,但对行业经营者的士气有影响。
特别是我们行业当中的16家小型企业处境非常艰难,几乎处在半停产、停产、重组或者退出的状态。因此在印机行业当中,产生了疑惑,低沉,悲观失望的情绪。大家提出来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的大问题,印刷行业到底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是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还是前景惨淡?
从整个国家情况来看,大家都是受到宏观形势的冲击,为什么印刷行业或者印刷机械行业冲击这么大?
首先这里面有一个网络媒体对印刷行业的冲击,特别是对纸媒体行业如报纸、书刊等冲击首当其中。而其他行业虽有影响,当相对较小一点。
其次,这里面有一个印机行业转型的速度和水平参差不齐问题,造成当前企业间档次拉开,企业好坏两极分化,泾渭分明,印机行业重新洗牌苗头很明显。
十年前印机行业很多龙头企业退出了,一些新兴行业发展企业却做了龙头了。行业中走了一些企业,关了一些企业,实属正常,不足为怪,这才显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你技术落伍了,质量跟不上了,各方面工作下降,必然会被淘汰,对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怎么看待当前的形势,我列举一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量变到质变,一句话,印机行业在向好,向强的方向发展!
科技进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使得我们高档化的产品得到发展。
工信部讲,四大印机产品如高档的胶印机,高档的凹印机,高档的卫星式柔版印刷机,高档的印后装订机械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新产品产值率提高,显示我们印机行业经营者的经营观点在转变。2011年,新产品产值率为55.2%,2013年新产品产值率为61.9%,提高了6.7个百分点,这里面新产品内容非常丰富,价值量在提高。
首先,高档的平张纸胶印机提升速度在加快!据统计,2013年各类规格高档平张纸胶印机(定义为:对开胶印机1.5万张/小时,全张胶印机1.3万张/小时,这也是海关确定免税的指标)比2012年增长了62.9%(台数),36.4%(销售额)。
其次,对开胶印机增长尤其快,四开以下的胶印机受阻,八开六开胶印机急剧萎缩,像小胶印机为主的一些企业如威海,潍坊等企业现在很难过。据统计2013年对开平张胶印机比2012年增长47.4%(台数),43.5%(销售额)。之所以提高这么多,这里面主要是大族冠华生产销售筱原92印刷机功劳,占到了对开总量的48.2%(台数),44.3%(销售额),遥遥领先其他十家胶印机制造商。由于大族冠华对开胶印机的增长,占到11家胶印机总份额的25.07%,四分之一产销量是是大族冠华贡献的。
第三,大幅面胶印机生产企业增加了,原来是光华,北人,昌升,现在增加了大族冠华,中景(去年达到小批生产),滨田(前年推出,去年实现小批生产),原来三家,现在变成六家,说明我们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在潜移默化的进行。
第四,高档胶印机研制的成功,推高了进口胶印机免税的门槛,这是我们的功劳。原来进口免税1.5万张每小时,现在变成了1.6万张每小时免税。现在我们又呼吁1.7万张每小时作为免税指标,主要是因为上海光华106胶印机,可以提速到1.8万张每小时。北人105可以提到1.65万张每小时,都已经小批生产,但现在海关没批准准。原因是我们规模化成都较低。
第五,和国际名牌相比,我们品牌在提升。长荣的单张纸多机组模烫机和机组式卷筒纸模烫机均达到国际水平。一次走纸即可完成烫金,模切,清废组合工艺。在卷筒纸上可以实现烫印,凹印,凸印,复合分卷等等组合工艺。精密达八千型胶装联动机,六项指标,均达到国外水平。这两家都瞄准国际水平。陕西北人机组式的电子轴的凹版印刷机,印刷的色组、宽度、速度、套印精度都和日本富士相媲美。卷筒纸卫星式柔版印刷机,印刷色组、速度、宽度、长度,中心滚筒直径、最大绕卷直径、套印精度等都达到西班牙和德国水平。天津长荣、精密达、陕西北人在走高端路线,追赶国际品牌。
第六,一些企业对外开展多种合作,开始研制数字印刷机。传统和新兴技术结合在一起,不矛盾。传统和数码结合在一起,会走的更快更好,进入新的领域。
来源:上海印刷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