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2012年
 > 2011年
 

数字出版产业有望再获政策扶持 转型需靠差异化发展

 
上海印刷公司网报道,7月8日-10日,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京开幕,出版企业如何突破数字化转型的瓶颈仍然是与会人士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传统出版企业在内容数据库、电子书包、数字内容平台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部分企业开发的项目已有较好的盈利。但面对电商、IT技术商、电信运营商等多方夹击,传统出版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
 
对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对行业和企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小结,并加快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新闻出版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顺利完成。
 
然而,数字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的严峻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指出,出版企业的先进技术转化能力普遍偏低,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化状态,转型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数字出版已有的商业模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雷同性,成熟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谈到数字出版,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将纸质书电子化。在互联网时代,不少出版企业的确只做了“搬运工”的工作,在网络盗版严重的情况下,获得盈利的可能性极低。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更加深入,许多传统出版企业摆脱了“搬运工”的角色,开始步入数字技术自主探索之道路。中南传媒开发的电子书包工程,凤凰传媒开发的职教服务平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平板电脑、IPAD、手机的广泛应用,付费阅读渐行渐近。
 
但未来的路如何走,业内依然有不同的意见争论。在同期举行的数字出版高峰论坛上,多位出版集团高层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面对电商、IT技术商、电信运营商等多方夹击下,传统出版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
 
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转型不成功的风险不小。绝大多数出版企业是国有企业,还面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使得大家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进入一个看不到清晰未来的领域。
 
出版业内人士认为,以技术为先导的数字内容平台,IT和通信公司具有先天优势,出版企业不可能竞争得过人家。前几年,一些出版企业自建平台最终只能在企业内部运用,不能真正推向市场。因此,出版企业必须差异化发展避开正面竞争。
 
此文章由上海印刷转载
 
 
上海贝得印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36663号-1     关于贝得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