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上海印刷厂网报道,产能过剩、结构失衡是国内印刷业亟待解决的顽疾,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与之有密切关联。
印刷业内部细分行业多,仅从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协会分工看,就有书刊印刷、包装印刷、快速印刷等几大分会。在上述多个行业门类中,产能过剩的现象在传统书刊印刷领域尤其严重。受此影响,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降,并转投包装印刷等其他领域,造成印刷业的内部产能恶性承压。
出现这一问题除了与政策指引不利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跟传统印刷业转型过慢不无关联。
在近期举行的两岸三地“印刷未来之趋势”论坛上,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公开表示,中国印刷业2012年呈现了逆势而上、蓬勃发展的势态,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是产能过剩导致行业无序竞争。
印刷业生产力过剩带来的是不合理地降低工价来争取印刷业务的现象。北京印刷协会有关人士称,由于产能过剩,目前的印刷工价已经跌落至1991年~1994年的水平。而在券商分析师看来,印刷行业的产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出在需求端,做印刷的很大程度还要看印刷市场的增量,但目前的需求起不来,看不到增量。
值得关注的是,在出版印刷市场份额日益萎缩的同时,利润更高的包装印刷成为不少书刊印刷企业转型的方向。据悉,与传统书刊印刷相比,包装印刷已然成为中国印刷业增长的支柱,截至2011年,国内包装装潢印刷企业47377家,印刷总产值6318.77亿元,占行业总产值73%。
但书刊印刷企业和其他外来投资者涉足包装印刷领域,为包装印刷产业埋下新的发展隐患。同时国家层面也曾出台过有关印刷业的扶持政策和引导政策,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盲目上马新产能的做法有失妥帖,造成了产能过剩、结构畸形等不良问题的出现。
但目前来看,国内印刷业在产能过剩的同时,核心技术方面却缺乏突破,大部分仍靠进口印刷设备来实现技术升级,“很多企业都标榜自己的技术好,但实际还是没有什么话语权,因为国产的设备印出的东西确实质量没国外好,一般做大型包装的话要进口德国机器,而要精细化的印刷进口日本机器。
|